發(fā)布時間 : 2012-02-13 14:12:42 來源 : 金站網 瀏覽次數 :
“社交網絡未來將不再是互聯網發(fā)展主旋律,社會化網絡才是。”這是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(chuàng)始人、總經理胡延平對未來的判斷。如果未來真是如此,那么,在2月初啟動IPO程序,并創(chuàng)下互聯網界融資規(guī)模最大IPO的主角——美國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(臉譜)是否能夠承載起人們給它的估值?
意料之內的IPO
“最高融資50億美元”、“上市估值約為750億至1000億美元”——2月初,Facebook遞交的IPO申請中所涉及的這些信息,像一把火一樣驅走了初春的寒意。
實際上,Facebook選擇在2012年進行IPO早有跡象。
一年前,在高盛成立了15億美元Facebook專項投資基金時,本報便撰文《笑納高盛投資,延緩上市,Facebook迎接2012》,預測Facebook將于2012年進行IPO。
高盛成立Facebook專項投資基金的原因之一被認為是,讓股東看起來只有高盛一家,而非購買該基金的眾多投資人。
高盛這么做,緣于美國證券法的一項規(guī)定。根據這項規(guī)定,私有公司的股東數量到達或超過500人,就必須和上市公司一樣公布業(yè)績,業(yè)績公布時間是在人數超過500人的那一財年結束后的4個月內。而在去年年初,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著手調查Facebook股東情況的消息不脛而走;Salesforce創(chuàng)始人兼CEO馬克·貝尼奧夫更是透露,Facebook股東數量已經達到“數千名”。
可以預料的是,如果Facebook被要求公布財報,它的一個更好的選擇便是上市——這和谷歌的選擇如出一轍。谷歌在上市前也因為股東超過了500人而被要求公布財報。那時,谷歌認為,如果被迫向SEC和公眾公布財務業(yè)績還不如上市,以獲取轟動效應。于是,在股東超過500人的第二年,谷歌上市了。
此外,去年,Facebook計劃從員工手中回購股票,這種回購行為也被認為是Facebook準備上市的征兆。一個例子便是當當網。
2009年底,當當網曾在內部啟動“百萬美金回購期權計劃”,被業(yè)界視作上市的前兆。雖然當時當當網否認了這一說法,但在一年之后,當當網成功現身紐交所。
當然,影響一家企業(yè)選擇上市,以及上市時間的因素還有很多。不論原因如何,結果已然擺在眼前:這家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踏上了IPO的征程。更讓人驚嘆的是,其融資規(guī)模創(chuàng)下互聯網界的新高,打破了由谷歌在2004年IPO時創(chuàng)下的16.7億美元的記錄。這不禁讓業(yè)界對Facebook的價值產生的爭議。
對真實價值的質疑
“Facebook的估值不應高于500億美元。”進行IPO分析的IPOdes的總裁加斯金(Francis Gaskins)坦言。而胡延平則認為,Facebook的估值不是高了,而是低了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正代表了業(yè)界的兩大觀點。
加斯金判斷的出發(fā)點是財務數據。
根據Facebook的招股說明書,2011年,Facebook的營收增長了88%,凈利潤增長了65%。但是,與2009年相比,Facebook的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速已出現下滑——這兩個數據在2009年時分別是154%和165%。
此外,加斯金指出,500億美元估值已經是該公司2011年10億美元利潤的50倍,比市場平均市盈率的三倍還高,“谷歌的利潤是Facebook的10倍,但市值僅為1900億美元”。
而看好Facebook的一方則是因為對社交網絡及Facebook發(fā)展前景充滿信心。這一方的觀點認為,一個企業(yè)的估值主要看它未來的價值。“衡量一種互聯網行業(yè)是不是The Next Big Thing(下一波發(fā)展大潮),首要指標從來都不應是利潤營收,當然別有用心的投資者會首先看財務報表。”胡延平認為,在互聯網上,未來的價值取決于對用戶的吸引力和黏性。
根據市場研究機構Hise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,在美國,每11個訪問者中就有一人訪問Facebook;它占據了全美20%的頁面訪問量。這些數據已從一個側面反映出Facebook在用戶中的價值。“之所以說Facebook對谷歌等構成挑戰(zhàn),是因為它在‘連接’方面的規(guī)模、效率、能力已經超越谷歌,至于廣告營收是否超越,早已不再重要。誰是互聯網最大的連接者,誰才是未來之王。”胡延平表示。
的確,股價反映的是對未來價值的預測。在傳統互聯網時代,Facebook在“連接”方面有很強的實力毋庸置疑。但問題是,一個新的時代——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在開啟,Facebook能否在新的時代中繼續(xù)輝煌?
或敗于移動時代
社交網絡未來將不再是互聯網發(fā)展主旋律,社會化網絡才是。人和人的關系網絡只是第一步,資金流、信息流、物流通過以人為中心、以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化網絡重新連接、組織起來,是互聯網所催生的新一輪數字商業(yè)變革的關鍵。胡延平認為,下一個10年將以移動為基點。
事實確實如此。移動互聯網的硬件和網絡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,并且在快速地發(fā)展完善;眾多傳統互聯網公司已爭先涌入移動互聯網領域,推出移動版的服務;大量資本也瞄上了移動互聯這塊蛋糕,四處投資新興的移動應用。與此同時,以人為中心的網絡環(huán)境也正在形成。如百度、新浪、騰訊、人人網等都在耕耘“單個賬戶多平臺登錄”這一領域,這一賬戶擁有用戶的信息、興趣圖譜、關系圖譜等。這些公司正試圖搭建各自的“超級個人中心”。
移動化、多終端化、超級個人中心……這一切都在為構建社會化網絡奠定基礎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Facebook是否能夠擔得起1000億美元的價值?恐怕有點難。
Facebook在其招股說明書上也談到了面臨著移動領域的風險:“一旦用戶通過移動產品(我們目前沒有在移動產品上顯示廣告)使用Facebook的比例增加,可能也會對我們的營收和財務業(yè)績造成不利影響。”
另外一個原因更為重要,移動互聯網相對于傳統互聯網有很多不同的“玩法”,這從Facebook招股說明書上的另一個風險描述可見一斑:“在移動設備上,Facebook用戶增長和互動性取決于移動操作系統、網絡等,這些是我們無法控制的。”
正如Facebook所言,移動應用的成功與否還受到設備、操作系統等諸多因素的影響,同時,移動應用的用戶需求、使用習慣等也與傳統互聯網服務有很大區(qū)別。
谷歌致力于打造安卓生態(tài)系統就是一個例子。
安卓4.0有一大特點就是“以人為中心”。作為谷歌在社交網絡方面的重磅產品,google+未來完全有可能被谷歌更深度地整合進安卓系統中。這種深度整合指的是,在界面、操作等方面進行特別設計。
與此相對應的是,Facebook雖然也被內置進了很多終端中,但本質上講,在手機上內置客戶端的服務,和手機本身及其他應用是分裂的。這種應用的操作性與深度內置進操作系統的應用不能比擬。
美國科技博客網站inessInsider就撰文表示,用戶在Facebook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分享和瀏覽好友的照片,但Facebook不是通過手機分享照片的最便捷途徑。如果Facebook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,恐怕會重蹈Friendster覆轍。inessInsider分析稱,Friendster之所以在競爭中敗給Facebook,一個原因是,與Friendster相比,用戶可以在Facebook上更為快捷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