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個促銷的小故事,但其中卻隱藏著一種精妙的營銷思想,即“掛羊頭,賣狗肉”,就是通過搭售或贈送等方式完成實際銷售目標(biāo)的替換,體現(xiàn)價值感,達成營銷目標(biāo)。在上例中,表面來看賺來的5元錢是鞋油的利潤:利潤=鞋油價格—鞋油成本—傘的成本,即5元=10元—1元—4元。但所賣的其實發(fā)生了改變:顧客是沖著傘來的,而不是鞋油。也就是說,顧客并不認(rèn)可所謂高檔鞋油5元的價值,其認(rèn)可的是傘的10元價值。
所以,銷售利潤歸根到底是來自賣傘賺的錢,是傘的批發(fā)價和零售價間的差價。名義上叫賣的是鞋油,其實賣的是傘。用戶的真實價值體驗在花10元買到了傘,還可以得到兩盒可能是高檔的鞋油,從而感覺占了便宜。那為什么不直接“買雨傘送兩盒高檔鞋油”呢?顯然,此種方案無法體現(xiàn)超值的價值讓渡,吸引力大不如前。價值的損失來自于鞋油的讓利程度被最小化了,即顧客很自然會以市場上最低的鞋油價格來衡量讓利的幅度,顧客多半會想“不就是少了一兩元錢嘛”,自然不肯輕易就范。
由此可見,“掛羊頭,賣狗肉”思想的優(yōu)勢在于提升了“羊頭”的價值感,并傳達了白得“狗肉”的表象,達到了“買狗肉送羊頭”的促銷效果。而增加的價值是價值的心理增值,是由于買賣雙方對羊頭、狗肉的價值認(rèn)同差異所形成的。還以上例來分析,在賣方看來,傘只值4元,兩盒鞋油更僅值一元,總價值不過5元,而在消費者心里,傘是值10元的,其價值足以抵扣他們的總體付出,而鞋油的價值是未知的,不管多少,都是白賺的,故不會特別在意,并且潛在的高收益(即以零成本獲取高檔的鞋油)加大了吸引力,有點類同于買彩票。這樣,賣方的價值來自于傘的差價扣除鞋油的成本,而消費者是以零成本獲取了不確定收益。買賣雙方心理博弈的結(jié)果是實現(xiàn)了“雙贏”。